台水 陽明分處
假日大門深鎖,大門左邊的樓梯有"密道"可以跳關



從公務車停車場旁的階梯向上爬。




階梯不長,一會就到頂了。



途中經過一廢棄碉堡,這種碉堡在圓山周圍到處可見。



蓄水池旁的的活水頭高塔,牆面已被綠色的爬牆虎攻占。



根據日本習俗,神社大多建置在林木茂密、氛圍幽靜的公園或森林內,使參拜者自然心生肅穆,圓山水神社也是如此。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分處入口左側有一道石 階,僅僅183階就可以走到頂端,能看到一座蓄水用的「活水頭」高塔,塔面已被綠色的爬牆虎攻占,還有八角配水井以及藏於平坦草原下的貯水池、通氣孔,從 此循路徑往右走約2、3分鐘,就能抵達通往神社的參道入口,沿途綠樹覆蔭,蜻蜓、蝴蝶漫天飛舞,無論何時來都是涼爽舒泰的。
圓山水神社原本幾乎湮沒在荒煙蔓草間,1990年,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員工捐資加以整理修復,保存了大致完整的格局。



中間一道石階分列上下三層,最下層有手水缽,是當年信徒進入神社參拜前淨手的地方。



水缽已乾枯無水



這是啥鬼?



圓山水神社



參道入口左右各有一座當年水道課人員捐獻的石燈籠。



圓山水神社的由來,得從臺北市的自來水說起。1885年,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到任,
在北門一帶鑿井供水,由於水源衛生條件不佳,加上潮熱氣候容易孳生病菌,日本人後來
歷次攻打臺灣時,發現死於霍亂或瘧疾的士兵竟比戰死沙場的還要多,因此接管臺灣後,
便將改善公共水源設施列為當務之急。
由於居住臺北的日本人最多,第一套飲用水系統火速在1907年完成,即現今的公館水源
地,到了1928年,臺北城人口快速增加,公館的自來水供水量已經不敷使用,於是選定湧泉
豐沛的竹子湖與紗帽山新建第二套輸水系統,稱為「草山水道」,歷經4年完工。



第二層平台入口不是臺灣寺廟口常見的石獅,而是一對日本 商社捐獻的犬,經過長年風化,姿態依舊威猛。




石燈籠



因為荒廢許久,要不然這日治時的日期應該又被挖掉了......



最上層雖是主殿,其實僅是一座簡單的中式小涼亭。光復後,臺灣各地的日本神社幾乎被拆除殆盡,圓山水神社可能由於位置隱密而逃過一劫,可惜原有的鳥居、 木造神殿和基座都因年久而傾圮,也不再祭拜日本水神,改拜中國水神水仙尊王,即治水有名的大禹,但如今不見神像。



涼亭柱上發現美麗的羽毛。




從這下去可以到陽明分處大門旁。




蓄水池透氣孔
當年草山「水路」從海拔近千公尺的山上是這樣一路往下走的:從竹子湖、紗帽山取水,通過數座
接續井貯存起來,然後越過溪谷、河谷時,會進入專 門給水流走的陽明溪水管橋、草山水管橋、天母水管路,再到三角埔發電所進行水力發電,產生電源後的水會進入圓山貯水池,最後通過基隆河上的中山橋水管,將水送進市區,全長超過十幾公里,是全臺第一個設置水管橋的水道系統,也是唯一於系統內包含水力發電的水道,單一系統給水量之高更稱霸全臺。臺語稱自來水為「水道水」,其來有自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thur_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