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七娘媽的契子


台灣農業社會時代,一般家庭都養育許多子女因應勞力所需,為了讓每個子女都能平安長大,父母常會將子女送給「七娘媽」或「三太子」等神明作「契子」。凡是給「七娘媽」作契子的孩童,父母會在七夕黃昏設供桌及祭品,並以紅線繫銅錢掛在孩童頸部,稱為「掛絭」;每年七夕都要祭拜,並更換紅絲線,直到十六歲「脫絭」為止。


  台灣民間的成年禮稱作「做十六歲」,家中有年滿十六歲的少年,在七夕當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禮,酬謝神明庇佑,並慶祝孩子長大成人;家中準備湯圓、粿、粽分送親友鄰居,告知孩子已成年。 
「做十六歲」的重要意義在於讓孩子瞭解自己已成年,應負起做大人的責任;同時向眾人宣示孩子已成年,請親友多加照應。


  「做十六歲」成年禮活動以台南市最具歷史,台南市「開隆宮」建於清雍正十年(西元1733),主祀「七星娘媽」,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七娘媽廟。每逢七夕,許多家長帶著「掛絭」的子女前往祭拜或進行「脫絭」成年禮,蔚為風氣。



筠:ㄚ嬤給我的項鍊,上面還有一個錢ㄛ



豪:我有嗎?



筠:是的...七娘媽船長...我會乖乖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thur_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