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文化園區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(捷運淡水站旁)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的9點到下午5點半免費參觀園區,每週一休館。
園區入口、捷運旁的老榕樹,看右下的兩個小人就知道這榕樹有多大......
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(淡水殼牌倉庫),是淡水ㄧ百多年前通商口岸的見證,市府在2000年公告指定「殼牌倉庫」為市定古蹟,同年臺灣殼牌公司將淡水殼牌倉庫無償捐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。
2006年展開古蹟修復工程,2010年完成古蹟修復,總工程經費為新臺幣1億4千4百32萬元,同時設置消防安全、無障礙設施、公共廁所與空調等,讓民眾遊賞古蹟更安全與便利。
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(淡水殼牌倉庫),是新北市少數被指定的產業遺址。內部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庫及殘蹟,還有昔日載運貨物、油料的火車月臺、倉庫外側今日水上人家位置,原來為船隻進出卸載油品之用,場區內原來也設有油槽儲存油料之用、另有鐵道月台提供載運油品的列車,自淡水線向島內輸送。
油桶作成的椅子
這是殼牌古董加油機
故事館後方的咖啡館
這是廁所
園區內大小不等的倉庫約建於西元1870-1880年代間。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,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,窗臺、門框架,都使用泉州隴石(花崗岩)打造,窗台除厚重鐵窗外,內部也使用傳統木製門栓,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。
同治元年(1862)淡水正式開港營運,因航運之便,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,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。除五大洋行-寶順、德記、水陸、和記及怡記洋行外,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。
消防泵浦室
英商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於1897年買下嘉士洋行作為遠東區貿易據點,並於倉庫區內舖設鐵軌接通鐵道淡水支線,還設有油槽,這些遺蹟部分至今仍保存。
1944年美軍飛機空襲北臺灣,油槽中彈起火,火勢持續三晝夜才被撲滅,成為淡水人記憶中難忘的一頁,此後倉庫僅做為備用倉儲,因此日後人們便將「英商嘉士洋行倉庫」簡稱為「殼牌倉庫」。
月台及地磅
被燒毀的油庫遺址
玩風琴
小筠真愛演...
古董床
古董牙醫診療椅
古董神龕
古董燭臺
古董日式神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