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台天后宮
1668年,由於天妃宮所奉祀之媽祖係隨船護佑鄭王舟師來台,故冠以 「開台」頭銜,且直接承襲湄洲媽祖香火,威靈顯赫、盛極一時。
媽祖扭蛋
剪粘藝術 壁堵剪粘藝術
剪黏是先由泥塑完成形體,再用青瓷碗盤碎片,剪成適當的形狀黏下去,因為又剪又黏,所以稱為「剪黏」。
安平古堡
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,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,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,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。
荷蘭人最早命名為「奧倫尼亞城」,後來更名為「熱蘭遮城」。
明永曆十六年(1662年)鄭成功取荷蘭城後,改稱安平鎮,改內城為內府,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。
清領時代,因台江陸浮失卻其重要性,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,故日漸荒廢。
日治後重建,二戰後乃稱「安平古堡」。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為外城南城垣的磚牆。老榕盤根,無限滄桑,見證著三百多年的台江風雲。
古蹟漫遊卷,暢遊安平古堡、億載金城、安平樹屋、赤崁樓 只要150。
熱蘭遮城博物館
熱蘭遮城博物館的前身為安平稅務司公館,二次大戰後成為安平地區的區公所。
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為外城南城垣的磚牆。
台南古蹟限定 成功啤酒
1975年配合觀光年計畫,台南市政府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,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,牆面漆成白色,就是現在我們看見的安平古堡的模樣。
1683年,施琅打敗明鄭軍隊,台灣歸入清朝版圖,熱蘭遮城失去王城的地位,而改為「軍裝局」,同治十年因軍火庫爆炸,城垣殘破、形如廢墟,殘留的磚石遂成為官民修建房舍取用的材料。
瞭望台內旋轉梯
1686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建造二鯤身砲台,因需用大量城磚,鑑於臺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而淪為殘跡,便大量拆除城磚,加以運用,至此古堡已無原貌可尋。日治時期,內城荷式建築全毀,後屢次修建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,光復後改名為「安平古堡」。
安平樹屋
樹屋位於德記洋行後面,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,大約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此處曾做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。
英商德記洋行
在安平樹屋旁,有著純白色外觀的洋式建築就是英商德記洋行,是英商德記洋行在安平開港後於台南安平所設立的據點,為當時的五大洋行之一,早期港運尚能通行時,位在港邊的德記洋行主要業務是出口糖、樟腦與茶葉,並輸入鴉片,是繁盛一時的重要商業據點。
義豐冬瓜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