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天后宮
舊稱東寧天妃宮,位於台南市中西區,爲主祀媽祖的廟宇。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,後來在寧靖王捨宅之後轉變成媽祖廟。舊有方志多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台後改為媽祖廟,但近來學者指出明鄭時期東寧一地已有天妃宮,寧靖王捨宅的對象即是當時的住持僧聖知。
平安符DIY
龍目井
永曆十八年(1664年),明寧靖王來台開鑿,至今三百多年,井水仍清澈甘甜。
赤崁樓
1653年為當時進佔台灣南部之荷人所建,最初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,與安平的「熱蘭遮城」遙遙相對,互為犄角。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,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心。
普羅民遮城之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,每個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樓房,城牆以糖水、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,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,堅如磐石,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。
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,今天的景貌是飛簷紅瓦,樓閣巍峨。在歷史變遷中,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,曾是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,曾是日本時代陸軍醫院,迄今的歷史文物館,見證著落日餘暉下的滄海桑田。
1625荷蘭人以布十五匹,向原住民購換赤崁一帶土地,在此設商館、市街、倉庫、醫院,並命名「普羅民遮」為街名。
1653因郭懷一抗荷事件,荷蘭人在赤崁修築城堡以供防禦,也做商業行政中心,荷蘭稱之「普羅民遮城」,俗稱「紅毛城」或「番仔樓」,後稱「赤崁樓」。
1862台灣中南部大地震,赤崁樓上原已損壞的荷蘭建築全部倒塌。
1875沈葆楨為牡丹社事件領軍來台,因行船安全,乃上奏請准建海神廟於赤崁樓遺址上。但因故延緩未建完成。
1886台灣知縣沈受謙為振興文教,在赤崁樓西側建「蓬壺書院」,並在城堡殘基上蓋五子祠(供奉宋儒朱熹、程灝、程頤、張載和周敦頤)、「文昌閣」並復建海神廟。
1895日本時代始。日人把赤崁樓改為「陸軍衛戌醫院」。
1944日人開始整修荷蘭城堡遺跡,拆毀大士殿,修建海神廟、文昌閣與蓬壺書院門廳。
1960原大南門城內之御贔屭碑座遷移至赤崁樓台基南側。
1965修建赤崁樓,將海神廟及文昌閣的主要木架構改以鋼筋混凝土,但仍仿製木柱、木樑式樣。並將文昌閣前臨赤崁街之出入口轉移至民族路。
祈求魁星筆
夜晚的赤崁樓更美
晚間還有現場演奏
手繪看板
胡錦鳥,就是 ViewSonic 的商標。
台南4大古蹟門票(半票)
發現古蹟漫遊卷,還可以這樣玩..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