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5-31-165

砂卡礑步道

2014-05-31-112

砂卡礑橋上石獅每隻表情都不同

2014-05-31-113

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.5公里,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。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,形成峻秀的峽谷,清澈的溪水、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;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。

2014-05-31-114

砂卡礑步道海拔約六十公尺,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,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。坡度較緩的地方,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;坡度較陡的地方,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,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。茂密的森林,清澈的溪水,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,動植物生態豐富,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。

2014-05-31-116

現只開放到五間屋。

2014-05-31-163

砂卡礑步道入口

2014-05-31-118

砂卡礑步道入口→五間屋 約1.5K

2014-05-31-119

砂卡礑步道的岩石以花崗片麻岩、矽質片岩及大理岩為主,皆屬於變質岩。

2014-05-31-120

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,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,步道全線亦設置觀景平台,供小憩賞景。

2014-05-31-160

伊亞峽谷

2014-05-31-121

2014-05-31-158

2014-05-31-127

2014-05-31-129

砂卡礑溪流路短,水流湍急,且水中含沙量少,因此無論平常或颱風豪雨之後,溪水都能保持清澈。可觀察到匯流口附近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石,這也是因為岩石崩落後尚未能經過長距離的滾動,因此保留原有的大塊巨石的形貌。

2014-05-31-131

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,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。1940年,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,在溪畔建水壩,並開鑿輸水隧道,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,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,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,將水輸送至發電廠。此外,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,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,先將水引至發電廠,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,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。

2014-05-31-133

2014-05-31-135

2014-05-31-136

斷掉的樹木像動畫裡的怪物~

2014-05-31-137

2014-05-31-156

到處都是山蘇

2014-05-31-138

2014-05-31-139

2014-05-31-153

2014-05-31-140

礙子

2014-05-31-142

2014-05-31-152

2014-05-31-149

五間屋

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,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「大同部落」,部落舊名為「砂卡礑」(Skadang)。距步道入口約1.5公里處的五間屋,舊名為「斯維奇」(Swiji),太魯閣語「斯維奇」(Swiji)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。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「三間屋」,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,太魯閣族人稱為「柏拉耀」(Brayaw),是「姑婆芋」的意思。

2014-05-31-143

2014-05-31-144

砂卡礑溪

2014-05-31-146

2014-05-31-147

2014-05-31-164

砂卡礑橋下方

2014-05-31-168

中橫牌樓

 

上一篇 中橫-太魯閣  ;  下一篇 黎明紅茶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rthur_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