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8-16-01.jpg

國立臺灣博物館 ~ 鐵道部園區

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、塔城街、鄭州路、延平北路間,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轄。
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,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,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,內有鎔鐵所、鍛工場等。
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,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,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,可製造彈丸、信管、小銃丸及藥筴、船舶、鐵道鐵橋等,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。
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,同年改為臺北工場。
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,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。
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,新建車輛修理工場、塗工場。
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。
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,與臺北工場並存,成為南廳舍、北工廠配置。
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(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)為止,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,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,目前尚餘十棟,

2020-08-16-02.jpg

鐵道部
1918年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,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,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。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,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。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,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,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,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,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,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,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,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,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。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。

2020-08-16-03.jpg

臺北府城 北門(承恩門)、台北郵局

2020-08-16-04.jpg 2020-08-16-05.jpg

2020-08-16-06.jpg

仿木造車站

2020-08-16-07.jpg 2020-08-16-08.jpg

2020-08-16-09.jpg

2020-08-16-10.jpg

2020-08-16-11.jpg

2020-08-16-12.jpg

2020-08-16-13.jpg

車票鉛字版

2020-08-16-14.jpg

2020-08-16-15.jpg

難忘的軍用鐵路及綁鐵皮

2020-08-16-16.jpg

2020-08-16-17.jpg 2020-08-16-18.jpg 2020-08-16-19.jpg

2020-08-16-20.jpg

莒光、自強對號列車

2020-08-16-21.jpg

2020-08-16-22.jpg

1970~1980 台北車站周邊鐵道模型

2020-08-16-23.jpg

台北扇形車庫位於現今北平西路附近

2020-08-16-24.jpg

2020-08-16-25.jpg

舊台北車站

2020-08-16-26.jpg

重慶南路口,鐵路警察局及台汽西站(拆除)

2020-08-16-27.jpg

博愛路、中華路口,台北郵局、北門、中華商場

2020-08-16-28.jpg

2020-08-16-29.jpg

2020-08-16-30.jpg

復興號

2020-08-16-31.jpg 2020-08-16-32.jpg

2020-08-16-33.jpg 2020-08-16-34.jpg

各式鐵路橋樑

2020-08-16-35.jpg

局長室石膏裝飾橢圓形天花板

2020-08-16-36.jpg

各式鐵路號誌、標誌

2020-08-16-37.jpg

在沒有網路及APP的年代,只能靠火車時刻表。

2020-08-16-38.jpg 2020-08-16-39.jpg

列車上餐具

2020-08-16-40.jpg

2020-08-16-41.jpg

2020-08-16-42.jpg 2020-08-16-43.jpg

鐵道相關愛國獎券、郵票

2020-08-16-44.jpg

2020-08-16-45.jpg

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
簡稱臺灣博覽會,是1935年(昭和10年)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時,於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此50日期間在台灣各地(以台北市為主場地)所舉辦的博覽會,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1次舉辦全島大型博覽會,同時也是臺灣史上最大型的活動。

2020-08-16-46.jpg

2020-08-16-47.jpg

2020-08-16-48.jpg

2020-08-16-49.jpg 2020-08-16-50.jpg

2020-08-16-51.jpg

臺灣鐵道飯店
(日語:台湾鉄道ホテル/たいわんてつどうほてる,英語:Railway Hotel, Formosa, Japan)是臺灣日治時期的一座洋式旅館,當時位於臺北市表町二丁目七番地(今臺北市中正區臺北車站對面)。建物在二次大戰臺北大空襲中遭美軍炸毀,今已不存在,現址為新光摩天大樓及亞洲廣場大樓(原大亞百貨、K Mall、統一元氣館),約在忠孝西路、館前路、許昌街、南陽街所圍街區內,大門入口在今館前路上。

2020-08-16-52.jpg

2020-08-16-53.jpg

2020-08-16-54.jpg

2020-08-16-55.jpg

2020-08-16-56.jpg

2020-08-16-57.jpg

戰時指揮中心
座落於園區西北側,1943年興建,設計者為鐵道部工務課技手鳥巢英一,為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之處,以鋼筋混凝土建造,分為上下兩層,上層露出地面約7公尺高,為避彈而採圓錐造型,外部防護壁為戰後因應國共內戰增建。內層入口設有防爆鐵門,下層埋入地下,室內壁面有包括車站、橋樑、河川、隧道在內的全臺鐵路圖,並有通風口與地面相連。

2020-08-16-58.jpg

2020-08-16-59.jpg

八角樓(男廁)
建於1919年,為磚造一層樓歷史主義風格建築,因職員以男性為主,因此只設置男廁。屋頂砌石板瓦,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中空八角柱,上方為通風口,和外牆間由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,宛如一把撐開的傘,八個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,有門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的兩個邊,每個邊有兩間共四間,便所後方配置便於清除的戶外化糞池。外牆以洗石子、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。

2020-08-16-60.jpg

2020-08-16-61.jpg

2020-08-16-62.jpg

電源室
創建時間早於1925年,可能為機械發電,或做為蓄電廠的單層供電場所,歷經多次增建,為配合南廳舍、北工廠的基地走向,平面形成曲折特殊角度。構造為有扶壁柱磚造承重牆身,木造桁架屋頂,上方設有俗稱太子樓的通風散熱氣窗。

2020-08-16-63.jpg

清代機器局遺構
因捷運松山線施工發現於2006年,石砌牆高兩公尺餘,牆身為夾心構造,兩側為疊石、中央以粘土與卵石填充。隨後試掘於地下約60公分處發現石板古道,此石板路每隔50餘公分鋪有南北向石條,石條約為城牆石尺寸,其間鋪以卵石,與舊照片所見石版道路形式相同,為劉銘傳推行洋務運動時期所建機器局相關建築。

2020-08-16-64.jpg

食堂
由「職員食堂」與「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」兩棟建築組合而成,職員食堂建於1932年,為木造二層洋式建築,設計者不詳,可能是鐵道部工務課設計,也可能借調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栗山俊一,紺田隆太郎承造。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建於1941年,同為木造二層建築物,設計者與營造者皆不詳,以樓梯與走廊連接廳舍及食堂。食堂屋頂金屬托架做工精緻,屋身木料多為二度使用其他拆卸建築的再生木材,室內天花板及屋樑外表採用英式工法拉毛質感,一樓外牆使用拼接式德式雨淋板為其特色。

arrow
arrow

    Arthur_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